建筑工地防尘措施
一、施工工地周围设置密闭围挡
在城市建设施工过程中,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围挡,围挡要坚固、整洁、美观,并沿工地四周形成封闭。围挡高度应符合相关规定,目前一般高度在1.8米至
2.5米之间。围挡的材质一般采用砌体或装配式彩色钢板。在城区主要路段和市容景观道路及机场、码头、车站广场设置的围挡,其高度不得低于
2.5米,材质应为银灰色或墨绿色钢板组合式,严禁使用彩条布、竹笆等易被大风吹散的材质。
二、施工工地地面硬化
工地地面应硬化并做面层处理,临时道路也应铺设混凝土预制块或其他硬质材料,雨天不积水,晴天不扬尘。硬化后可有效防止扬尘,利于车辆通行,也方便清扫保洁。
三、施工工地进出口设置洗车台
施工工地进出口应设置洗车台,车辆轮胎经过清洗干净后出场,防止车辆携带泥沙出场造成道路污染。这是防止道路扬尘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四、运输车辆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应当建立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出入口应设置专人负责运输车辆管理。车辆驶出施工现场前必须清除车轮上的泥土,不得将泥土带出工地。运输车辆不应装载过满,在行驶过程中应采取封闭、苫盖等措施,防止沿途抛、洒、滴、漏而污染道路。城市建成区施工实行封闭运输,土方和建筑垃圾的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禁止未经密闭直接运输。密闭设备应配置尘土收集装置,防止沿途滴、漏、洒而污染道路和环境。
五、施工工地设专人清扫保洁
对工地内的道路和材料加工厂区根据作业需要随时进行洒水清扫。每天施工结束后,必须将施工道路清扫干净,以防止扬尘污染。对已建成的永久性道路可委托周边保洁单位或环卫部门进行清扫保洁。
六、堆放材料场地进行硬化处理
施工现场的材料堆放场地面应硬化,并做面层处理,周围设置排水沟和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不同材料应分开堆放并设置标识牌。有条件的应搭设钢管脚手架绿色防尘网,实施有效围挡。墙体外露土要实施密目网覆盖等防尘措施。存放水泥等材料必须设置仓库进行封闭保管。砂石料应集中堆放并采取覆盖措施。严禁露天存放。装卸和搬运时必须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裂、洒落或细颗粒物料飘逸散发。散装物料必须加以遮盖或封装捆扎。运输车辆应密闭或覆盖,出场前必须清理车内物料,冲洗干净车轮和车身。对易产尘物料应及时洒水湿润并覆盖加以封闭保管。制定防止物料散落、飞扬等措施并严格执行。
七、土方施工工地采取湿化作业和洒水压尘措施
土方施工工地应采取湿化作业和洒水压尘措施。对易于产生扬尘的土方工程应适量洒水压尘;对沉沙池要定期清理池中积尘;对临时裸露地面应进行临时绿化或覆盖;拆除建筑物或构筑物时,必须采用隔离防护和分段作业等措施并随拆随洒水压尘;在集中供热地区采暖期不得生火熬制沥青;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冲洗污水必须引入沉淀池等处理后才能排放;对从事挖填作业的施工机械应选用产尘量低的设备或采取除尘装置;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废弃物;运送土方、垃圾和建筑废料等散装材料时应用密闭方式清运,在现场出口处采取清洗措施和监控行驶路线遗洒状况;回填土方应采用表面整平并压实的填筑方法;对可能产生粉尘的施工作业现场应采取适当的洒水降尘措施;对清理积尘飞扬状况要采用过滤除尘装置进行处理。